2022情景交融的句子(精品七言律诗一首)
《登高感怀》
清风振袖上高楼,极目远舒唐岛秋。
云影徘徊鸥起舞,波光荡漾舸争流。
堪怜垓下双行泪,更叹溪堂万古愁。
青冢几多名利客,千帆过尽水悠悠。
注:平水韵,下平十一尤。
解读一下这首原创律诗,同时谈谈律诗的起承转合和诗之情、景关联。
“清风振袖上高楼,极目远舒唐岛秋”
律诗的“起承转合”跟绝句不一样,是以联(两句)为单位。风自海面吹来,清风阵阵,衣袖翩翩,令人顿觉神清气爽。伴着清风,兴趣盎然登上高楼。
唐岛湾西接太平洋,湾之美景如画,堪称水、陆相接间的一颗明珠。高楼之上举目远望,唐岛湾无限风光尽收眼底,一览无余。起句开门见山,意象万千。
“云影徘徊鸥起舞,波光荡漾舸争流”
颔联是“承”。首联写了登高楼,写了极目远望,由近及远,镜头拉向远方。颔联紧“承”首联,描写所看之景观。
律诗颔联一般需要对仗。此两句对仗工整,景观颇具画面感,我很喜欢。云影映在水面上,海鸥在海面云影上方随风起舞;海面波光粼粼,浪花点点,小船在海面穿梭,竞相驰骋,一派生机与活力。
“堪怜垓下双行泪,更叹溪堂万古愁”
颈联是“转”。律诗的颈联尤其重要,而且最不好写。颈联是必须对仗的,这一点无需多言,还有关键一点颈联和颔联不要语意重复。
前人将律诗的颔联、颈联按照情、景分为“两联皆景”、“两联皆情”、“前景后情”和“前情后景”四类。甚至有人还分出个优劣、高低来,比如周弼就认为两联皆景为上、两联皆情次之、一情一景最差,当然他这一观点遭到很广泛的批评,我也认为他这种观点很荒谬。
我认为四种形式没有上下高低之分,如何选择要根据诗意来定,不可拘泥于某种固定形式。
但有两个注意点,一是注意不要“合掌”,即上面说的避免诗意重复;二是尽量要避免“四平头”,比如颔联两句以苹果,桔子开头,颈联两句以香蕉,菠萝开头,全写水果,这就是“四平头”,会造成诗意拖沓、审美疲劳。
再回到我这首诗,本诗颔联写景,颈联抒情,属于前景后情。此类例子是很多的,比如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即是如此,我个人是比较欣赏此格的。
本诗颔联其实已经把景写尽了,颈联再写景难以出彩,而且格调会受影响。诗人看到河、江、海,又在高处,一般都会联想到人生,再加上“百舸争流”,很自然容易转到感叹历史兴衰变幻。
所以颈联自然而然“转”向历史长河,提及历史中的一文一武两事例。注意这里是“用典”,而不是“怀古”,如果怀古则事件一般应该发生在当地。
“转”分实转和虚转,本联“堪怜垓下双行泪,更叹溪堂万古愁”属于虚转。霸王垓下兵败如山倒,令人怜惜;诗圣忧国忧民,愁苦一生,令人赞叹,历来有“许浑千首湿,杜甫一生愁”的说法。历史的兴衰变幻在诗人的脑中回旋、激荡。
“青冢几多名利客,千帆过尽水悠悠”
末联很重要,必须承担起“合”的重担,给人以回味无穷之感。无论是霸王,还是诗圣,还是滚滚历史大潮中机关算尽的名利客,最终躲不过荒冢一片。潮起潮落,人世间一代新人换旧人。
我认为“千帆过尽水悠悠”结得比较好,此句既能结“情”也能“结”景。“千帆过尽水悠悠”承接首联、末联之景,令人的思绪回到眼前景中;而历史长河又何尝不是如此?历史长河淘尽无数英雄与名利客,就像千帆过尽,最终剩青冢几座,唯留白云悠悠,绿水长流,意味深长而回味久远。这就是情景交融。
我个人意见,此诗末句除此句外,其他诗句均不能完成“合”与“结”的任务,不信的朋友可以换一下其他诗句试试。
当然,水无定势,兵无常形,正如我以前的专文曾经说过的,“起承转合”、“情景”并没有固定的格式,甚至四联并列也未尝不可,全在于诗人的灵活运用,这样才能有“神鬼莫测”的效果。
好了,本诗解读完了,同时结合此诗把律诗的小知识点分享了一下,希望能够对朋友们有所帮助。
针对小诗和本文观点,大家有什么建议和指教?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029ipr.com/zhishi/14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