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描写的句子摘抄(故乡)
《故乡,心里的风景》是一本由[日]原田泰治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26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故乡,心里的风景》读后感(一):回不去的,是故乡;到不了的,是远方
无意间在网上看到了原田泰治的画,第一反应就是画家笔下的故乡不就是我儿时的生活吗,里面的每一幅画我基本都可以回忆起对应的场景,山里放羊、荷塘里玩水、放学后在田间小路奔跑追逐、集市里各种生活气息的小贩、到外婆家要过的渡轮。。。。。每一幅画我都可以给孩子们讲一个个长长的对他们而言有点奇异有趣但又生活味十足的乡村生活故事。
《故乡,心里的风景》读后感(二):无言的村庄,无颜的故人——原田泰治笔下的日本乡间百景
看一件艺术作品,首先是直觉,这其中有一种信号,让你瞬间被吸引或者拒绝。第一次看到原田泰治画作的人,往往能体会到一种久违的亲切感。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会期望走进画作中的田野;曾经生活在乡间的人,会被景色中的乡情牵引着,回忆从前在家乡的点滴往事。每个观者的凝视,都是在为每幅画做更丰富的诠释。这里没有抽象的艺术概念,更多的是朴素得如此祥和如此温暖。
(以下为原田泰治画作)
烧火炉的列车
《故乡,心里的风景》读后感(三):2017购纸质书第一本,早日实现
童年,农村,自然,邻里,让在变迁中(主要的变迁是从有种田到无田种纯打工的生存模式,当然祖辈种田没做过非自己生产、采集的农作物的生意,有工可打的父辈也不大可能去尝试做生意)的潮汕一个潮汕公路穿过镇中间的小镇度过童年青少年的我,爱不释手,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画出自己的童年、故乡、我的爷爷奶奶,小时候的爸妈,还有木棉花等等。说回原田泰治的画,是那么美,没有忧愁感伤,很喜欢日本人的这一点,例如这一礼拜看的关于二战动画《在这世界的角落》也是没有撕心裂肺,号天哭地,只是淡淡地继续活下去的生活。因为这一点虽然觉得很慢,色调不对,两三晚看着睡着,还是给了7.5分,豆瓣打四颗星。里面的泡桐花,小火车,三春(樱花,桃花,梅花)等等景色也让我向往,希望有机会看到,坐红色的小火车,还能在乡间待几天,静静看电车缓缓经过,可能有人下来,可能没有。下来的可能是年轻女郎,也可能是年迈的阿伯或老夫妻,也可能是到乡下探望爷爷的小朋友跟着爸妈而来。而且这是作者走访日本采风而创作,编排也是按照地区来的,每一地方的地形,植物,房屋等等都有自己的特色。这一本我也打算自己买了,列入2017年购买纸质书回味看,珍藏的书之一。原价八十八,网上只有一家电商卖。2017了,我要努力,找到工作拿到工资买下来奖励自己,也是一个纪念。加油。加油。加油。
《故乡,心里的风景》读后感(四):谁又真正走得出故乡呢?
没有人不爱故乡。却少有人能真正回到故乡。尤其,在日新月异的现代化面貌中,故乡,总免不了被历史洪流湮没的命运。惟有记忆使它鲜活。当然,若能以文字、绘画为载体,给故乡定格,那更是极佳的“还乡记”。日本画家原田泰治的绘画散文集《故乡,心里的风景》便是一例。
该书共收录原田泰治222幅绘画作品,取材自日本47个都道府县乡村地区,算得上一本“乡野日本大全”。画的内容无所不包,春花冬雪、农耕劳作、节庆祭祀、游戏闲暇……在书中,读者还得以窥见日本的传统建筑和传统手工艺。原田泰治美术馆名誉馆长佐田雅志称其画作“不只是描绘了日本的风景,还有现在日本人已经迷失的心”。
有故乡做底色,原田泰治的绘画是朴拙善美的风格,满满的“治愈系”。书中每一幅画都配了一段恬淡的文字,图文相得益彰,令人不忍释卷。比如《春芽》,作者写道——“五月的轻井泽,所有的别墅都门窗紧闭,似乎还未从冬眠中醒来。落叶松发芽了,白脸山雀在静谧的山林里盘旋。啄木鸟哒哒哒地啄着树干,仿佛想用这叩门声唤醒迟到的春天。”
作者在长野县伊贺良村长大,患有小儿麻痹症的他儿时“只能从高岗上的家里眺望外面的景色”,大自然成了他最好的朋友。正因这份孤独的体验,那些自然界的美景,深深烙印在他脑海里。而有限的活动范围更是培养了他敏锐的观察力。美术大学毕业后,作者回到故乡潜心作画。他早期的绘画都是以伊贺良村为题材,故乡,毫无疑问成为他创作的起点。之后,他的脚步开始广涉日本各地乃至世界各国,然而他看到的,绘就的,无一不是自己心中的“故乡”。
作为艺术的永恒主题,“故乡”是超越时空的人类共有的精神体验。日本俳句大师小林一茶有诗云,“故乡啊,挨着碰着,都是带刺的花。”美好中夹杂痛楚,想必他对故乡的感情是复杂的。中国唐代诗人王维,曾写下“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的《杂诗》。他记忆中的故乡不无恬美。如今,更多的人念及故乡,大抵都是“回不去了”的感慨。即便重回故乡,其情形十有八九如鲁迅《故乡》中所言——“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但要我记起他的美丽,说出他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影像,没有言辞了。”
那就让故乡永远存活在心底吧。或者,翻翻这本《故乡,心里的风景》,做一回故乡的梦。
《故乡,心里的风景》读后感(五):故乡风景本如画
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度过了一段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他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在许多作品中都体现无遗。我们心中也有那么一处令人魂牵梦萦的家乡吧,时不时会浮现在梦里,也会偶尔在记忆深处钻出个小犄角,此刻,思乡之情便会蓦然涌上心头。
在《故乡,心里的风景》一书中,日本著名画家原田泰治心中的乡情应该是一种甜蜜的牵挂与怀念。他成长于山中,小儿麻痹症使得他不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在田间、溪边玩耍。作为一名安静的看客,原田泰治自小就对环绕身旁的自然景色有一种细腻独特的感受力,成人后,他将记忆中的故乡展现在纸上,画风优美、大气、朴实,洋溢着天真纯净的气息。
还记得第一次看《断背山》这部电影时,男主角在断背山放羊的一组画面被导演李安处理得异常唯美,大面积的天空和山脉填满镜头,人物所占比例极小,看似被弱化了,其实完全不影响对其行为的交代,反而平添了一种震撼人心的特质。这种视觉冲击力在原田泰治的每一幅作品中都可以体会得到:乡间碧蓝如洗的天空、深沉的大地、各式房屋、金黄的稻田、绚烂的花海、蜿蜒的小路、缓缓而行的小火车,还少不了山林、海岸线、渔船,而前景处总是有那么几簇野花。画中人物形态各异、惟妙惟肖:春播的忙碌,秋收的喜悦……他们置身这如画风景中,画面虽静尤动。他还善于利用光影和景深的变化呈现出一种很强的纵深感,色彩柔和,但画外之音非常强大,凝视画面仿佛就可以感受到莺啼蝉鸣不绝于耳、流水潺潺响彻林间,儿童尽情嬉戏的欢笑声、醉心的泥土气息和花香随清风徐徐飘来,处处都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
原田泰治的画四季分明,因为季节是农耕时期人们生活劳作严格依循的时间表,画面焦点也大多都是劳动者:农民、匠人、邮递员、小贩、渔民……都可入画,邻里之间的温馨情谊也跃然纸上。在书中还可看到许多日本民间的手工作坊和有趣的民俗,如鲤鱼旗、招财猫、手工和纸、金鱼灯笼、社团扇、人偶粥节、鹿舞等等。
故乡风景本如画,可这些美景与民风正在渐渐消逝。为此,原田泰治不辞辛劳,遍访日本47个州道府县,希望用画笔将美景封存。正因为有这样一种情怀在,所以他的画既十分写实,又融入了自己真切浓厚的情感,显得温润可人。画作与所配文字珠联璧合,有一种沁人心脾的力量。
也许平常人家的日子并非画中那般无忧无虑,岁月也不会一直轻声细语,可是,大自然的馈赠与劳动者的美德会温柔地滋润我们的心灵。在城市中住久了,可以到乡间看看青山绿水、皑皑白雪,任身体和思绪沉浸在喧闹的夏日以及收获满满的秋季中。原田泰治这份对真正热爱事物的不懈追求,才是每个人心中从来都不愿失去的美好,而那正是生命的热度与生活的元气所在。
《故乡,心里的风景》读后感(六):故乡的美在心里,这是用心画出来故乡
先说个题外话。不久前,在今日美术馆看了一个绘画展——“最后的村庄”。8年前,画家柏林游历我国西北地区,画下了那里的村庄。由于气候恶劣,水资源匮乏,人们在那里的生活非常艰辛。但无论怎样,人们都在那里生活着,有人烟,有村庄。8年后,当柏林再次去到曾经去过的村庄,发现当年画下的很多景象都已经消逝不见。他画的人,如今成为眼前的墓碑。他说:“八年前,我在这里看到的是苍凉;八年后,我看到的是荒凉。”这些年里,年轻力壮的人逐渐从这里搬走;剩下的都是老人,他们生活更加艰辛,随之而来的就是一个一个地去世。如今,没有人烟,没有村庄。他们的故乡,就此消失。
……
如果一个人不再拥有故乡了,是一种怎样的感觉?这恐怕比“故乡还在但隔着千山万水回不去”要难过千倍万倍吧。不,这已经不是难过了吧,应该是绝望。
言归正传。
想先说说作者原田泰治。他让我感触很深,其实他是个不幸的孩子,他从小得了小儿麻痹症,在父母的照顾下才勉强可以拄着拐杖行走。我曾亲眼见过得了小儿麻痹症的人,上天对他们真的很残忍。
但是,我又很羡慕原田,因为他从小生活的家庭、他的故乡,非常纯净、非常美丽,感觉不到一点杂质,像是透明的。或许就是这样的环境,赐予了他敏感的内心,让他可以去洞察世间的美好,并意识到美丽之物的可贵之处,才会用心把他们画下来。
正如他所说:“ 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是发现了一个小的村庄,我就立刻拖着残腿赶去。并不是真的风景会那么快地逃离,只是我感觉到,我得尽快去捕捉住它,否则它将可能永远消失。一旦我发现一个美丽的地方,我就开始担心,会有其他人来将它从我面前夺走。”
是的,他的确是这样,他进行了127次旅行,走遍了日本全国。他描绘着自己的故乡,他把日本各地的自然风光与平常百姓的质朴生活都画了下来。而且每张图旁边都会配上一段文字。
比如这幅《肥皂泡》:
《故乡,心里的风景》读后感(七):此生最美的风景
文/ 海蓝蒲雨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在书上注上艾青的诗句,为原田泰治对故乡的深情厚意画上完美的诠释。
故乡,仿佛是一位敞开怀抱等候着游子归家的母亲,带着深沉而柔情的目光,期待着早已长大成人的孩子重新踏入那一片故土。曾经过往回忆,如一列红色列车驶过脑海中的草原,将心田的涟漪吹拂得翻滚起来,眼睛里饱含着深情盈眶的热泪。
原田泰治的画很美,是一种呼之欲出未经雕琢的朴素之美,仿佛是远处矗立了一幅静态的景色,也仿佛是带着灵动之态的一处场景。将静态之美矗立出来,看一眼再看一眼,会从画中看出一种动态的浮动,那幅画在眼前扩张,逐渐伸出画纸,眼前铺满开来。《马铃薯花》就是这样一幅让人满心欢喜越看越灵动的画儿。占据了整个画面的马铃薯花在风中恣意摇摆,层层叠叠的深浅相伴的绿叶随着花朵而轻轻摆动,画面扩展越来越大,直到整个眼睛里都开满了马铃薯花儿。多么神奇!
原田泰治的画就有这种魔力,将任何人脑海里的故乡“勾引”出来,轰隆隆地驶出脑海,飘荡在眼中,回想起曾经故乡的春夏秋冬和小时候的种种趣事过往。吹泡泡、湖边捕鱼、捡栗子、七夕用凝结的露水研墨,在诗笺上写下心愿……原田泰治在画这些动人心魄的画作之时,一定是带着幸福而满足的微笑,在画纸上挥洒自如,仿佛看到了曾经那个瘦弱的小男孩自由自在又快乐非凡的童年。一边看着画儿一边看着他描绘每一张画作背后的故事,都带着一股清风拂面的自在感。那些画儿顿时在眼前鲜活了起来,灵动成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无颜的人儿脸上也充满了表情,带着飘渺的气息,引领着走进故事中。
原田泰治记录的不仅仅是日本静态的美,还有古朴延传的风俗、渐渐消失的古老技艺和凝聚在每一刻的平凡日常片段。差点失传的花卷人偶、渐渐不常见的漂洗鲤鱼旗、消失殆尽的友禅流水、稀有罕见的蓑衣斗笠、勾起儿时记忆的糖果,这些古老的技艺和物什随着时光的流淌而逐渐消逝,在原田泰治的画画里得以重现,勾起尘封已久的记忆灵魂。孩子们苦练的狮子舞、洒豆子活动、人偶粥节、七夕人偶节、女儿节放纸人偶,延续着流传已久古朴风俗,扑面而来的是人们绽放的开怀和心底的快乐。插菖蒲、修剪泡桐树、铲雪、耕田、捉蚂蚱、冰饼,即使是日常的片段,也带有浓烈而感怀的感觉,平常视而不见的过往,在画中竟然如此动人,我们遗漏了多少美丽的风景。
辗转了全日本47个都道府县,笔下生辉,流转着我们遗失的美好。原田泰治笔下的画儿唤醒了我们沉睡的心灵,将沾满灰尘的记忆唤醒,开始绽放露出光辉的真容。就是这样一位带给我们美的悸动的画家,幼时却患小儿麻痹,行动不能自如。在《紫云英》里,他写道“小时候,由于我腿脚不便,无法自由活动,时常被奔跑在山野的小伙伴们丢在一旁,一等就是几个小时。每当此时,陪伴我的就只有脚下的小草和小动物。”凝聚在眼前无声的风景,却带给了年幼的原田泰治无尽的灵动感灵,如匍匐等待灵感大门打开的灵物一般,静静俯首在他身旁。他这双发现美的眼睛,还有着坚毅和感动的心力,参加“白木野稻草人祭”时,默默在雪地里坚守将近一个小时。好的作品不仅需要灵感和动力,还有一颗坚韧的心。
再次踏入故乡的土,望着残留着旧时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园,醉心于老旧残痕的老建筑,时光打在脸上,宛如昨天。悠悠岁月如调皮的小孩儿,躲藏在角落里声声呼唤,唤醒旧日记忆,如醉如梦。此生最美的风景,是我迷人的故乡!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029ipr.com/zhishi/20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