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阅读

用颤巍巍造句子(清华金融系创系元老)

清华金融系创系元老:1美元的毛衣,他穿几十年,却为助学捐千万

赵家和

赵家和这个瘦高老头,好像很在意钱。

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任客座教授,收入体面,却抠抠搜搜过日子,对自己抠,对家人也吝啬。

八、九十年代,美国平均每人月消费150美元左右。

赵老师一家四口,每月只花100美元。

一家人关注打折信息,去超市什么便宜买什么,炸鸡便宜,那就天天吃,顿顿吃,哪怕见到鸡肉反胃,也得吃。

1美元的化纤毛衣,他从美国穿到中国,仔仔细细,穿了几十年。

就这样,他回国时,攒了20万美元。

清华金融系创系元老:1美元的毛衣,他穿几十年,却为助学捐千万

赵家和

新同方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之一,刘迅,清华经管学院本科1986级校友。

校园里没听过赵老师的课,倒是毕业后,跟他生出一段缘分来。

1998年,新同方创建伊始,简陋的小办公室里,刘迅等一群年轻人,意气风发,热忱洋溢。

那时国内证券金融刚起步,前程莫测,千万人梦想日进斗金,腰缠万贯,万千人败光所有,迷茫失意。

赵老师常跟刘迅邮件往来,用丰富的经验,广博的学识,为刘迅一行在凶险的市场迷雾中,破阵指路。

新同方存续至今,做大做强,其中是有赵老师些许心血的。

清华金融系创系元老:1美元的毛衣,他穿几十年,却为助学捐千万

赵家和

赵老师时任深圳某著名企业的顾问,每年到深圳出差几个月,既舍不得住宾馆,也不住高级公寓,就住最便宜的短租民房。

下馆子是不可能的,赵老师自带锅碗瓢盆,凑合着做,凑合着吃。

赵老师厨艺如何,不得而知,可以确定的是,就算厨艺不好,只要能省钱,没有他咽不下的东西。

便宜淘来的玩意儿,赵老师也不舍得扔,回京前,亲自把家伙事儿洗干净,堆到刘迅公司仓库里,下次来再用。

让刘迅没想到的是,如此在意钱的赵老师,竟把20万美金打到他账上,对他说:“别有心里负担,就当练手。”

清华金融系创系元老:1美元的毛衣,他穿几十年,却为助学捐千万

赵家和

刘迅大概知道赵老师的收入情况,深知这笔钱,不止是其全部家当,还是从牙缝里省出来的全部家当。

他一方面深感师恩如山,一方面暗自佩服,不愧是清华金融系创系元老赵老师,深谙用小钱生大钱的道理。

为了投资生财,攒出一笔本金,竟把生活过得如此节俭。

那时刘迅不够了解赵老师,当他知道赵老师爱财的真相时,羞愧得无地自容。

一、智慧的“大老赵”

赵老师的确是有本事赚大钱,他是公认的“清华园里顶级聪明”的人。

同窗、同事、学生,只要跟赵老师接触过的人,都由衷地钦佩、羡慕他智慧的头脑。

清华金融系创系元老:1美元的毛衣,他穿几十年,却为助学捐千万

赵家和与父母

赵家和没有浪费这副头脑,青年时,苦学奋进,考入清华电机系,大二转入新设立的无线电工程系。

那时还没有“上大学就轻松了,可以随便玩”的谣言。

国家危难,外敌穷凶,大学里随处可见或翻动书页,或强身健体的学子。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少年们热血沸腾,热泪盈眶,以天下为己任读书,丝毫不敢懈怠。

四年悬梁刺股,四年闻鸡起舞,1955年,赵家和21岁,本科毕业,同时获得学习优良奖、奖学金和优秀毕业生三项奖励。

清华金融系创系元老:1美元的毛衣,他穿几十年,却为助学捐千万

赵家和

毕业后,他留校任教,在无线电系工作了22年,1977年,43岁,受命负责电化教育。

电化教育,说白了就是,用电脑、实验仪器等先进的电子设备,进行教学,相关设备多从欧美采买。

赵老师被选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英语好,同辈人大多学俄语,会英语的不多,他这样又精通又流利的更少。

赵老师的英文,是七十年代初,在牛棚里偷摸学的,没有老师教,他就听收音机,唯一的教材,是枯燥的大辞典,他就捧着背。

任职期间,仪器设备质量把关、翻译赵老师都亲自上阵,砍价也不含糊,只用市场价格一半,买到了先进优良的设备。

清华金融系创系元老:1美元的毛衣,他穿几十年,却为助学捐千万

赵家和

1985年,赵老师51岁,清华大学筹备创办金融系,“大老赵”这块砖,被搬了过去。

“大老赵”是同事们对他的称呼,他这人没架子,大家喜欢叫得亲切些。

赵老师是理工科出身,采买设备多少还跟他老本行相关,金融可实在离太远了。

没学过是真的,聪明也是真的。

接到任务后,“大老赵”查文献,啃资料,没多久,课程有了,老师也有了,先招研究生,再招本科生,金融系还真就让他给办起来了。

如今,成立之初只有四五个讲师的小金融系,已成为清华最大的院系之一,开系元老赵老师,功不可没。

清华金融系创系元老:1美元的毛衣,他穿几十年,却为助学捐千万

赵家和

赵老师凭这份机缘,在金融界钻研打磨,几年间成为享誉中外的专家,多次受聘到美国讲学交流。

那几年,赵老师到美国讲学、给企业做顾问,攒下20万美金(约160万人民币)。

这笔钱交给刘迅打理,做投资理财,2005年,增值到500万。

刘迅兴冲冲地把这个消息告诉赵老师,他得知后,喃喃道:“嗯,可以做点事了。”

“我们这个行业(金融行业),真是一天到晚在钱眼儿里打转,想得总是怎么让钱变得更多、再多,对于这不断滚动的数字背后蕴藏的意义却想得很少、很少。”

清华金融系创系元老:1美元的毛衣,他穿几十年,却为助学捐千万

赵家和与妻儿

刘迅以为,赵老师要拿这笔钱,投大项目,赚更多钱,得知他要做慈善后,羞愧难当。

赵老师做起慈善来,也很智慧,他没有到处撒钱,而是深入大山,亲自调研,一趟又一趟。

那一年,他71岁。

需要帮助的人很多,钱却是有限的,找到最需要资助的人,把钱花在刀刃上,才能最大限度让社会变好。

小学到初中,是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普及率,直接跟地方政府政绩挂钩,有一定保障。

大学有助学贷款等七种求助途径,问题也能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

社会关注度较低,较缺乏助力和保障的,是高中阶段。

清华金融系创系元老:1美元的毛衣,他穿几十年,却为助学捐千万

赵家和

山区里的一些高中生,每天只有一块钱饭钱,有的孩子,午休时间自己做饭吃才能不挨饿。

还有的孩子,连读高中的机会都没有,初中就辍学务工,没知识,没文化,没技能,只能做廉价的体力劳动,一辈子辛苦贫穷。

2006年,赵老师的助学项目启动开来,先后在湖北、江西、甘肃等地的70多所学校,资助寒门学子300余人,累计发放助学款200万元。

“大项目”启动没多久,赵老师就病倒了,2009年,赵老师查出血液生化指标异常,是肺癌,晚期,癌细胞已经向脊椎和脑部转移。

清华金融系创系元老:1美元的毛衣,他穿几十年,却为助学捐千万

赵家和(后排右二)

智慧的赵老师,像接到了新项目似的,查阅文献,研究自己的病。

没多久,竟像模像样地做出个“方案”来:不做刺穿和大手术,先西医靶向,后放化疗,最后西医方法用尽,再做中医支持。

“大老赵”果然智慧,靶向治疗的确最稳妥,是最优解。

可医生给他用靶向药,他又不干了。

二、偏执的慈善家

英国原产靶向药,500元一片,赵老师嫌贵。

得知赵老师罹患癌症,刘迅赶紧查了下他的理财账户,里面有一千多万,足够他做最好的治疗。

刘迅把消息告诉赵老师,赵老师点点头,选择了50一片的印度仿制药。

清华金融系创系元老:1美元的毛衣,他穿几十年,却为助学捐千万

赵家和与妻女

服用仿制药后,赵老师全身过敏,高烧不退。

癌细胞侵蚀他的肌体,压迫脊髓,起初只是双脚没有知觉,随着病情发展,范围逐渐向小腿蔓延。

赵老师在清华校医院接受治疗,节约治疗费,学生们劝说他去治疗癌症更出名的广安门中医院。

赵老师摆摆手说:“让我最后坚持的一段时间好受一点就可以了。”

赵老师想得明白,治疗不过是延缓死期,而非治愈疾病,不如把钱省下来,给寒门学子发助学金,多帮一个是一个。

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赵老师急了,急着把账户里的一千多万,“花出去”。

清华金融系创系元老:1美元的毛衣,他穿几十年,却为助学捐千万

赵家和(右)

他找来陈章武、刘迅等人,接棒他的助学计划。

那段时间,赵老师身体虚弱,几个负责人到病房向他汇报助学进展,是他为数不多,有精气神的时候。

每次他都打起十二分精神,倾听、探讨。

赵老师住在多人病房,环境差,人员杂,声音吵,友人劝他搬到高级病房,他摆摆手:“看病重要的是医生,医生一样,住哪都一样。”

赵老师冷眼旁观,深知治疗只是减少痛苦,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索性能省就省。

钱和聪明的头脑,都是稀缺资源,用到该用的地方,才能发挥作用。

不然,钱就只是数字,聪明也要误人。

清华金融系创系元老:1美元的毛衣,他穿几十年,却为助学捐千万

赵家和

无论聪明的头脑,还是手握资源的人,愿意舍弃小我,为他人谋福,都是社会的福气。

赵老师是寒门学子的福气,他抛弃病躯,不顾生死,由是更多山里的孩子有饭吃,有学上。

生命的最后,赵老师已没心思管自己,满心满眼盼着助学基金会落成。

这是他最后的心愿,唯一的心愿。

2011年4月9日,赵老师签署了财产委托相关协议,心情格外地好。

在此之前,赵老师坚决要捐掉所有财产,陈章斌苦苦相劝,希望他能留一些给自己、老伴、孩子。

清华金融系创系元老:1美元的毛衣,他穿几十年,却为助学捐千万

2011年4月9日,文件签署后,于赵家和家中

赵老师坚决不同意,非要把账户里的钱全捐了,一群人好说歹说,他才同意暂时留下不到十分之一。

他不爱妻儿吗?

非也。

赵老师的妻子吴老师,漂亮、高挑、有气质,就算头发花白,化上精致的妆,也是朱唇明眸,一笑动人。

赵老师喜欢摄影、爬山,但吴老师不爱运动,赵老师只得一个人攀山涉水。

他一路拍很多照片,回家给吴老师看,跟她说一路见闻,带她把山水看一遍。

他们几乎一辈子没吵过架,吵得最凶的一次,是吴老师让赵老师用500一片的药,赵老师不肯。

赵老师铁了心赴死,谁也拦不住,悲悲戚戚的氛围里,他最乐观。

吴老师给他熬了芝麻糊,他乐呵呵地说,吃完白头发都变黑了。

不知是芝麻糊好吃,还是老伴做啥都好吃。

清华金融系创系元老:1美元的毛衣,他穿几十年,却为助学捐千万

2012年,赵家和与妻子金婚合影

2012年,两位老师金婚之年,5月,距离赵老师离世还有两个月,他两条腿几乎全都失去知觉,身体羸弱。

金婚纪念日,赵老师破天荒铺张一把,约了化妆师、摄影师,把自己化得精精神神,吴老师化得美美的。

二老手挽着手,在清华园,赵老师出生、成长、立业、成家的地方,看了又看,在图书馆、大礼堂、清华学堂等建筑前,拍照留念。

这是此生最后一次合照了,二老格外珍惜,手握得紧紧的。

赵老师爱吴老师,也了解吴老师,她向来勤俭,留给她的钱,毋须太多。

清华金融系创系元老:1美元的毛衣,他穿几十年,却为助学捐千万

赵家和在美国讲学

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赵老师也一样,但爱孩子,不代表要给他们很多很多钱。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才,益增其过。”

孩子们跟着赵老师吃了不少苦,但都被教育得很好,学有所成,业有所长,有本事养活自己,不必给他们留钱。

赵老师爱妻儿,同时清楚地知道,山里的孩子,比妻儿更需要钱。

为了赵老师的心愿,所有人都在跟死神赛跑。

几个代理人临危受命,深入大山,精挑细选出甘肃大山里,学习氛围好,困难学生多的六所学校。

清华金融系创系元老:1美元的毛衣,他穿几十年,却为助学捐千万

赵家和(中间)

每个学校设立一百个资助名额,每个名额每学年2000元,分上下两个学期发放。

手续繁杂,基金会几年都没落成,赵老师却越来越虚弱,代理人索性抢跑,在基金会没落成的情况下,先把钱发了出去。

生命的最后,赵老师很痛苦,“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生不如死,度日如年”,他颤巍巍写下这样的句子。

唯一能宽慰他的,就是助学计划逐步走上正轨,“我已经做了我认为的最好安排,求仁得仁,了无遗憾。”

只有想到山里的孩子们,赵老师憔悴的脸上,才会少一些痛苦,多一些笑容。

清华金融系创系元老:1美元的毛衣,他穿几十年,却为助学捐千万

赵家和(左二)

三、洗尽铅华的隐者

2012年,2月16日,兴华助学基金会正式成立。

代理人本想用“家和”命名,赵老师斩钉截铁地拒绝,宣布基金会成立的新闻稿上,也不许人用他的名字。

陈章斌用了“一位躺在病床的清华退休教授”的说法,被赵老师好一顿埋怨,说别人一看就能猜到是他。

7月22日,赵老师78岁,与病魔抗争3年后,阖然离世。

他的遗体捐给了协和医院,做科学研究,以“一位清华退休教授”的名义。

这一次,他还是不愿留下名字。

赵老师捐完财产捐遗体,把自己捐了个干干净净,燃尽一生让这个世界变得好一点,再好一点,然后对世人挥挥手,说:“忘了我吧。”

清华金融系创系元老:1美元的毛衣,他穿几十年,却为助学捐千万

赵家和于协和医院

钞票的意义是什么,聪明的头脑该用在哪,这是赵老师,留给人间的思考题。

受助学校师生代表,连夜坐长途车参加赵老师的追悼会,只为省下住宿费,帮助更多人。

赵老师曾服务中兴,其创始人侯为贵2016年加入兴华,参与助学,企业最难的2018年,仍咬着牙,拿出300万善款。

退休女工王娅,在报纸上看到赵老师的事迹,加入兴华,陆续捐款。

确诊癌症后,她把唯一的房产捐给兴华,死后捐献遗体,跟赵老师一样,把自己捐了个干干净净。

拿到善款的孩子们,走出大山,考上大学,收获了美好的生活,有的捐出工资,传递爱心,有的回到大山,教书育人。

截至2020年底,赵老师离开8年后,兴华累计发放助学金超过3000万元,受助学子达6120名,资产超3000万。

赵老师的确有把钱变多的本事,只是这一次,靠的不是金融手段,而是精神力量。

他是一团火啊,他来过人间,所以人间更明亮了,更温暖了。

“最后的死去和最初的诞生一样,都是人生必然;最后的晚霞和最初的晨曦一样,都是照亮人间!”

晚霞易逝,璀璨的景色却隽永地刻进记忆。

赵老师啊,您来人间一趟,暖过人间一遭,余温尚且炽热,我们怎么能忘。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029ipr.com/zhishi/7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