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图(浙江20人卖)
今年5月以来,浙江警方已经在宁波、台州、象山等多地,抓到了非法贩卖“毒海鲜”织纹螺的犯罪嫌疑人20余人,累计查获织纹螺800多斤。
根据其中一名不法分子交代,虽然他清楚知道贩卖织纹螺犯法,但是,架不住织纹螺利润高,而且很受食客的喜爱,于是,自己就铤而走险,抱着侥幸心理赶在禁渔期前,就囤了大量的织纹螺,就想着在夏季的“大赚一笔”。
而在工作人员走访的过程中,也发现在很多烧烤摊,甚至是饭店中,都存在着按照售卖织纹螺的情况,特别是一些店主为了揽客,更是拍了视频发布到网上,这也让警方直接顺藤摸瓜,几天就将这些不法分子抓捕归案了。
此外,除了我国浙江,伴随着夏季海鲜食品的热销,这让我国多地都发布了紧急提醒,让大家不要购买和使用织纹螺。这也让不少此前吃过织纹螺,但是却没有中毒的人,觉得这是“小题大做”,根本没有那么严重,那么,真的如此吗?
为何织纹螺被称作“毒海鲜”?它吃了真的会中毒吗?
织纹螺,是一种小型的螺类生物,它们个头不大,但是肉质却很鲜美,这也导致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一直以来都有不少人喜欢吃它。
特别是我国福建莆田一带,自古以来就有着“端午节吃织纹螺”的传统习俗,在这也让很多人觉得,古人吃了都没事,为何现代人就不能吃了?不认同织纹螺有毒的说法。
说起来,作为海洋生物的一种,本身织纹螺是没有毒的,至于为何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织纹螺,是因为织纹螺的生长环境,会让织纹螺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吸收大量的毒素,从而螺肉被毒化,自然,当人食用之后,就很容易中毒了。
至于为何过去人们吃织纹螺没事,这主要是因为工业污染没有出现之前,事实上海洋污染问题并没有那么严重,织纹螺的体内也就不会积累太多的毒素,可是伴随着工业污染越来越普遍,特别是如今每年都会因为海水污染出现赤潮现象,这就导致织纹螺的体内毒素已经严重超标了,贪嘴食用,也就风险很大了。
研究发现,若织纹螺体内携带的“石房蛤毒素”量在0.54毫克以上,那么,哪怕只是食用了小小1颗的织纹螺,也会让人因为神经中枢系统中毒,从而死亡,最短食用后5分钟就会毒发,而且这种毒素至今是没有解药的,这也意味着,一旦摄入量很大,那么,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死亡率会非常高。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因为“石房蛤毒素”非常稳定,即使经过高温烹饪也不会被杀死,所以,一些人觉得自己只要高温熟透就没事了,这种想法也是同样错误、危险的,最安全的办法就是不要吃。
那么,如何辨别织纹螺?其它螺类就安全吗?
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织纹螺一共有60多种,从外形来看,它们的特征普遍都是“尾部很尖”,整体细长,个体长度约为1厘米,螺壳表面有着很明显的布纹状,或者是格子状,相较于其它可食用的小型螺类来说,还是很容易辨认的。
在生活中,特别是每年夏季的时候,总会有不法分子将织纹螺和另一种看起来很相似,但是却无毒可以使用的小型螺类——海锥,混在一起售卖,在这里也提醒大家在购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
那么,都是海洋生物,为何织纹螺不能吃,海锥就可以吃呢?说起来,这是因为织纹螺是以有毒的海藻类为食,而海锥却鲜少吃海藻类,自然,海锥也就不像是织纹螺那样,体内积累大量毒素了。
此外,也需要提醒大家,每年4-9月,都是赤潮的高发期,也是织纹螺毒素最大的时候,特别是家住沿海的居民,如果发现海水出现了赤潮现象,那么,在海滩搁浅的海洋生物,千万不要捡回家食用,因为它们的体内同样会携带毒素,危害健康。
同时,还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除了织纹螺之外,还有一种严重可致死的有毒螺类生物——福寿螺,也是不建议食用的,大家外出就餐,或者是在市场购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辨别,小心误食。那么,大家身边是否发生过有人误食织纹螺中毒的情况?欢迎留言,与大家分享!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029ipr.com/ent/3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