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蓝海之约是什么(光伏行业研究及2022年策略报告)
(报告出品方/作者:浙商证券,邓伟)
1、利好政策不断催化,光伏进入黄金赛道
碳中和已成全球共识,我国明确双碳目标
当下绿色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识,据能源与气候智库(ECIU)统计,截止2021年10月,全球已有132个国家和地区提出 碳中和目标。其中,苏里南和不丹已实现碳中和,德国等13个国家已就碳中和立法,欧盟和其他3个国家拟立法,还有53个国 家已经官宣了碳中和时间。
光伏发电竞争力较强,是实现碳中和的主力军
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光伏、风电、水电、核电和生物质等,其中,水电和生物质开发潜力有限,核电又基于地域和安全因素不 能够广泛应用。因此,在各类可再生电源中,只有光伏和风电开发潜力较大且适合大规模发展。
利好政策密集出台,光伏进入黄金赛道
2021年以来,我国发改委、能源局等部门接连下发了数个光伏发电相关的政策,涉及装机规模、发电补贴、发电消纳等多个 方面,积极推进光伏产业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有多个国家下发了针对光伏在内多种可再生电源的相关激励政策,主要包括电价补贴、电量抵消、投资补 贴等三种类型,旨在促进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
短期需求展望:2022年全球新增装机有望达到226GW
据测算,2021年我国光伏装机受原材料高企等原因或增速放缓,Q4抢装潮预计不及往年;而海外光伏在疫情的冲击下依旧保 持高速增长。硅料下跌背景下,我们预计全球装机需求有望在2022年得到释放。综合来看,2021-2022年,预期全球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将分别达到166和226GW,其中中国、欧洲、美国等主要市场2022年将 增长显著,印度、中东等其他高潜力地区也有望带来增量。
长期需求展望:2021-30年预计全球年均新增装机364GW
在一次能源消费及碳排放的双重约束下,我们预计十四五/十五五期间,我国光伏年均新增装机分别有望达到96/182GW, CAGR分别为22%/17%;全球光伏年均新增装机将分别达到275/501GW, CAGR分别为24%/16%。
2、龙头加速扩张提份额,技术升级孕新机
产业链:上下游价格分化加剧,硅料价格2021年维持高位
根据PV Infolink公布的价格数据,2021年光伏产业链价格整体呈现上涨趋势,但不同环节的价格涨幅差别较大。2021年3月起,硅料价格屡屡高升,致密料价格从年初的8.3万元/吨上涨到了12月29号的23万元/吨,涨幅高达177%。硅片价格 涨幅位居第二,达到了54%,而同期电池片和组件价格涨幅则分别只有13%/13%,硅料价格涨幅较其他环节明显偏高。
硅料:供需仍然偏紧,价格或维持高位
当下各大硅料厂商如协鑫、大全等均已有饱满的扩产规划,预计全球多晶硅名义产能将在2021、2022年底分别达到74.6万吨、 131.9万吨。但由于扩产周期和产能爬坡因素,新建项目很难在2022年完全投产,按完全理想爬坡情况估算2021年和2022年全 球有效产能为58万吨和90万吨,2022年硅料有效产能将能支撑的单晶硅片产能上限约为270GW。然而,考虑到硅料实际供给 受投产节奏影响,下游需求释放后硅料价格或继续维持高位。
硅料:龙头扩产成本优势显著,业绩有望快速增长
鉴于硅料扩产周期较长,22年规划产能或难以全部落地,预计22年硅料仍将维持紧平衡,价格下降空间有限。与此同时,国 内通威、大全等硅料龙头扩产成本优势显著,完全成本低于二三线厂商20%以上,且新建产线成本更低,并有望在2022H1领 先投产,预计业绩将在2022年硅料仍显紧缺的背景下加速释放。
硅片:厂商扩产计划饱满,毛利率或有所下降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底市场硅片厂商产能合计至少350GW,当年扩产产能接近140GW。
虽然2021年硅片产能较硅料明显过剩,但由于硅料供给受限,叠加生产的库存收益,因此2021年硅片行业整体毛利率水平仍 相对较高。然而,2022年随着各硅片新扩产项目逐步投产,硅片年末产能有望达到509GW,其供给较硅料将进一步宽松,高 毛利或有所下降。
电池:竞争格局相对分散,一二线厂商差距快速拉大
当下电池行业竞争格局较为分散,2020年CR5企业合计产能占比达到53%,虽近年来呈现集中趋势,但行业集中度仍然低于 产业链其他环节。2021年,受上下游两头挤压影响,电池环节盈利空间下降,部分二三线企业由于难以获得硅片,开工率较 低或选择停产。而一线电池厂商由于较强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以及具备成本优势,开工率更好,但整体盈利情况依然欠佳。
组件:新技术有望进一步降低度电成本
随着组件逐渐接近210mm+极限尺寸,进一步增加尺寸可能带来组件机械载荷测试时变形量增加、耐极端温度性能下降以及运 输难度加大等问题,因此发展转换效率极限更高的N型电池技术变得十分有必要。根据美国独立光伏权威测试机构DNV GL2021年2月发布的系统价值和度电成本测算,以日本典型光伏电站项目为例,在组件 尺寸不变时,增加组件功率能够有效降低BOS和LCOE成本。其中,对于210尺寸的组件,其功率由545W提升到600W时, BOS成本和LCOE成本将分别降低0.7和0.5pct。
逆变器:国产逆变器出货稳定增长,海外市场份额有望提升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17至2021年10月,我国逆变器出口数量和金额均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 2017-2020年,我国逆变 器出口金额从14.95亿美元增长到了34.81亿美元,年均增速达到了28%,明显快于同时期海外光伏装机增速。根据Wood Mackenzie公布的历年全球逆变器出货排名,中国华为和阳光电源多年来稳居前二,与此同时,2017年起CR10厂 商中不断涌入中国企业,固德威、锦浪、上能电气等逆变器新秀正加速赶上,未来有望凭借成本和价格优势提升海外市场份额。
玻璃:薄玻璃需求持续增长,优质企业有望受益
据PV Infolink统计,双面组件渗透率近年来快速提升,2024年时市占率有望达到一半。考虑到双面组件往往要求玻璃更轻、更 薄,因此未来薄玻璃需求将持续增长。此外,大基地项目和BIPV同样在增加玻璃需求的同时,要求玻璃的厚度更薄、透光性 更强,同时还能够兼具美观等优势,因而我们预计福莱特、信义、亚玛顿等具备超薄玻璃加工能力的优质厂商将长期受益。
胶膜:EVA粒子扩产周期较长,供给相对紧缺
光伏级EVA粒子是光伏胶膜的主要原材料,2021年9月起,受能耗双控限电政策影响,EVA粒子厂商开工率有所下滑,推动粒 子价格大幅上涨。2021年10月以后,随着限电影响的逐渐减弱,EVA粒子价格开始回落。
光伏级EVA作为胶膜主要原材料,目前国内仅有斯尔邦、联泓和宁波台塑三家企业可以批量供应,且存在着扩产周期长、生产 壁垒高等问题,从开工到投产往往需要3年以上的时间。据测算,若2022年光伏新增装机226GW,在容配比为1.2的情况下, 对应的EVA粒子需求将约为108.3万吨,而2022年光伏级EVA粒子产能预计为102.45万吨,因此我们预计2022年EVA粒子将维 持相对紧缺的状态。(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支架:大基地项目启动,跟踪支架渗透率有望提升
跟踪支架主要运用于集中式地面电站,较固定支架能够提供一定的发电增益,从而提升发电系统收益率。自2015年起,跟踪 支架的全球渗透率快速提升,预计2022年市场占比约为53%,市场规模将达到31.56亿美元。然而,跟踪支架在我国市场的渗 透率依然较低,据CPIA统计,2019年我国跟踪支架渗透率仅为16%,未来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2022年两批风光大基地项目将陆续开工,叠加硅料降价有望刺激地面电站的装机需求。同时电价提升的趋势下业主为了获取 更多的发电增益,对支架价格的敏感度或有所降低,这将有助于跟踪支架渗透率的提升。
3、整县推进加持BIPV,分布式光伏迎风口
“光伏+建筑”深度融合,BIPV蓝海亟待开发
BIPV(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指光伏建筑一体化,与BAPV(Building Attached Photovoltaic)相比,BIPV能够将建筑与 光伏深度结合,在使用寿命、美观程度、防水效果等多方面都具备突出优势。近年来,随着中国减碳目标的不断推进,能够帮 助建筑碳减排的BIPV已经成为了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考虑到BIPV能够运用在旧屋改造、新房建造等多个场景,未来市场空 间巨大,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
可用建筑面积广阔,市场规模超过千亿
根据中国建筑科学院太阳能应用研究中心的测算,截至2020年,我国既有建筑面积可安装光伏超过400GW,每年竣工建筑面 积可安装40GW,潜在市场空间达千亿元。2021年4月8日住建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指出,2019年全国累计建设绿色建筑面积超过50亿平方米,当年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 占比65%。预计2022年,我国将实现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70%。
BIPV行业集中度较低,先发布局有望抢占先机
作为光伏行业中的新兴领域,BIPV行业目前集中度较低,较早布局BIPV产品的隆基股份也才于2020年刚刚实现产品量产。 BIPV的安装过程较为复杂,需要开发商对建筑有足够的了解,目前国内厂商主要有森特股份、隆基股份、亚玛顿、中信博等, 这些老牌龙头企业拥有多年相关领域的项目实施经验,更有利于在BIPV领域实现快速布局,抢占蓝海市场先机。
整县推进政策下发,全面激发资源潜力
2021年6月20日,国家能源局正式下发《关于报送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方案的通知》,通知要求各省能源 主管积极上报本省试点方案,并要求做到分布式光伏“宜建尽建”与“应接尽接” 。9月14日开发试点名单下发,全国共有31 个省、市、自治区(含新疆兵团)的676个县进行了报送,且这些县多分布在山东、江苏、福建、甘肃等日照充足的地区,预 计随着整县政策的逐步落地,这些地区的屋顶资源将得到全面开发。
多县屋顶资源丰富,潜在装机容量巨大
我国共有2843个县级区划,其中多县光伏资源丰富,若能充分利用将带来巨大的光伏装机增量。据统计,若按照整县推进政策中规定的试点地区建筑屋顶总面积可安装的最低光伏发电比例来计算,我国农村居民建筑、工商 业建筑、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以及政府办公楼将分别拥有418/171/47/84GW的装机潜能,合计的潜在装机容量将达到719GW。
央企参与意愿提升,带来技术、资源、资金等多重支持
整县推进与传统分布式光伏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以县为推进单位,因此传统分布式光伏的规模多为千瓦(kW)级别,但采用 整县推进的方式后仅单个县的打包规模往往会达到100MW以上。在此基础上,考虑到整县推进后打包项目将产生规模效应,央企及规模较大的民企参与意愿将大幅提升。由于央企和大型民企 技术储备较为深厚、资源整合能力较强,且央企在融资时还更容易获得金融机构支持,因此将为整县推进带来更多支持。
央企频繁购买电站,民企加速轻资产转型
在整县推进模式之下,国企持有光伏电 站的技术、资源优势明显。且与民企不 同的是,国企资金实力雄厚,可以承担 持有光伏电站资产所带来的长期运维和 资金风险。
商业模式发生变化,民企倾向于BT/BOT和开发带动EPC
此前企业在进行电站开发时多采用BOO(自建自持)的方式,即利用自持电站来发电并获得发电收入。然而,BOO模式不仅 要求企业拥有较为雄厚的自有资金或融资实力,还要求企业在整个电站生命周期内持有,整体来看周转率较低且风险较大。此 外,企业还可以通过传统EPC(工程总承包)来对电站项目进行设计、采购以及施工,但企业采用这种方式时盈利能力较差。
整县推进加速落地,相关优质企业将长期受益
整县推进模式改变了原有的电站商业模式,在吸引更多央国企参与的同时,还能够为一批在整县推进领域具有经验的民企提供 了新的业绩增长点。在整县方案加速落地背景下,正泰电器、晶科能源、林洋能源等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凭借在电站开发管理 方面的经验和优势,有望长期受益。
报告节选: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未来智库 - 官方网站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029ipr.com/zhishi/19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