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难日的经典句子(乍见相欢)
乍见相欢,久处不厌:杨绛与钱钟书的婚姻,才是爱情最美的样子
钱钟书先生说:“婚姻就像一座围城,围城外的人想进来,围城里的人想出去。”
很难想象钱钟书先生为什么会写出这样的句子,因为他与杨绛先生的婚姻,实在是太令人羡慕了。婚姻对他来讲,就算是围城,那墙体也一定是棉花糖盖的吧。
杨绛与钱钟书第一次见面,是在清华的校园里。初次见面时,钱钟书身上穿的是当时流行的青布大褂,戴了一副眼镜,书卷气很浓,往那里一站,就是个翩翩美少年。
而年轻时的杨绛先生,也是校花般的人物。
两人一见便都暗藏了心思。于是约在清华工字厅里,再次会面。钱钟书先生说:我没有订婚。杨绛先生也紧张地说:我也没有男朋友。
这是他们的初见。
后来,两年频频有书信往来,信中两情缱绻,互诉相思。
直到有一天,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看到了杨绛写给钱钟书的信,才知道自己家里这个“混世魔王”,被杨家的女儿收服了。
好在钱钟书与杨绛两家的长辈,早就认识。于是,两家家长便见面,直接将婚事给定了下来。
对于这对才子佳人的结合,胡河清曾盛赞:
“ 钱钟书、杨绛伉俪,可说是当代文学中的一双名剑。
钱钟书如英气流动之雄剑,常常出匣自鸣,语惊天下;
杨绛则如青光含藏之雌剑,大智若愚,不显刀刃。”
就这样,一对金童玉女便开始了长达六十三年的婚姻生活。世人都知道杨绛是钱钟书的守护神,却不知道钱钟书待杨绛更是百般体贴:
将文学问题处理的得心应手的钱钟书,在生活上简直一塌糊涂。但是他却学着给自己的太太做早餐并且在做好后才叫杨绛起床,还将小桌支在床上,这样自己的太太就可以不下床直接吃早餐了。
像是这样的事情,他们相处的几十年里从未间断。
她怀孕时,他对她说:“我不要儿子,我要女儿,要一个像你这样的!”在杨绛生下女儿后,他喜滋滋地说:“这是我的女儿,我喜欢的。”
有了女儿的钱钟书,执意不要第2个孩子。原因是:“我们如再生一个孩子比阿圆好,而喜欢那个孩子,怎么对得起阿圆呢?”
其实杨绛心里明白,他是不想让自己再受那些苦。每次女儿生日他都会说:“这是母难日。”
抗日战争爆发后,钱钟书去了湖南,而杨绛则留在了上海,两地分居,饱尝相思苦。于是在相聚后,钱钟书说:“从今往后,我们一家人只有死别,没有生离。”他真的做到了。
直到1998年年终,因重病而瘦骨嶙峋的钱钟书,拉着杨绛的手说:“绛,好好里(好生过)”,而后永远闭上了眼睛之前,他们再也没有分开。
在女儿与钱钟书先生相继死后,杨绛先生找到了自己的心灵支撑——将他们曾经,那些美好的,艰辛的,合着爱与痛的日子,用自己的笔记录了下来。既然现实见不到了,那就回到过去找他吧。
她说,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杨绛先生写出一本书,名字就叫《我们仨》,他们的美好过往,都被尘封在这本书中。
令她没有想到的是,这本书在豆瓣评分竟然高达8.7,比许多茅盾文学奖作品评分还要高,而且一经发行就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
书中记载了这个简单而又让人羡慕的一家三口的生活,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只有温暖可爱的夫妻俩。在书中,钱钟书说:杨绛的散文是天生的好,没人能学。
2016年,105岁的杨绛先生与世长辞。斯人已逝,精神长存。
先生百年人生里,玉成的善良与智慧,将在她著作中得以延续。
之前看《撒哈拉的故事》很羡慕三毛和荷西,很温馨,很有趣。可惜他们命运不佳。看了《我们仨》,更羡慕钱钟书和杨绛这对平实的学术夫妻,虽然一路也有不少坎坷,但好歹两个人相互扶持着,带着女儿,执手相伴到老。
这才是真正的治愈系,这才是我所向往的平淡而幸福的美好生活。这才是我想要的一个温暖的家。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这本书,朴素而单纯,平凡而伟大。
马尔克斯曾说过:“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当繁华落尽,回首往事时,我们会发现,原来最简单的生活,最平常的陪伴才是人生最美好的样子。
这本书能带给你的感动,绝对不同以往。
中研 我们仨 杨绛先生家庭回忆录 ¥28 购买28元,一张电影票的价格,带你走进杨绛的爱与温柔,收获感动与温暖。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029ipr.com/zhishi/6733.html